根据多源遥感数据的漳河上游区域植被掩盖时空演化规则
【摘要】:植被是地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球环境改变的重要指示器。而长期以来,在多重要素(天然要素、人为要素)的影响下,漳河上游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和环境恶化等。研讨区域植被掩盖的改变情况,了解区域环境情况,有利于区域植被的维护和区域生态环境的管理。漳河上游流域以山区地貌为主,东部为太行山脉,西部为太岳山,两山之间为长治小盆地,是该流域内的首要农耕区域,植被类型多样。对漳河上游流域植被掩盖改变情况和影响因子进行研讨剖析,了解漳河上游流域植被掩盖时空改变特征,并进一步讨论植被掩盖改变与气温、降水、人口和GDP的相关性,将有利于太行山、太岳山森林的维护以及长治小盆区域域农田的合理化建造,也为漳河上游流域植被的康复以及区域生态环境改进供给技能及理论支撑。本文根据下载、搜集的2000-2014年MODIS NDVI数据序列、Landsat TM/ETM+数据、SPOT5数据、气候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及漳河上游流域土地使用等数据资料,使用ENVI、Arcgis和SPSS等数据处理和剖析软件,对近15年间漳河上游流域植被掩盖的时空改变特征进行系统研讨剖析,并制造相应的专题图;为消除因为云层、传感器等要素对NDVI数据带来的差错问题,引进小波-经历模态分化降噪模型,并对不同地表覆被NDVI时刻序列进行降噪处理;传统上,科研人员剖析地表覆被演化规则,往往把重视的要点放在研讨区域全体的改变,而很少从植被群组的视点动身,本文为进一步讨论不同土地掩盖类型的演化规则,根据经历模态分化模型,提出根据不同植被群组研讨区域土地掩盖类型改变规则的研讨思路;并结合气候数据、经济数据,对流域环境改变驱动因子进行系统剖析。得出首要定论如下:(1)2000-2014年漳河上游流域年均NDVI值全体上呈添加趋势,改变值为2.3%/10a;该流域植被掩盖情况出现出平稳中的改进,其间植被掩盖得到改进的区域占总流域的31.40%,植被掩盖退化区域占整个流域的15.12%,植被改进区域大于植被退化区域;该流域植被NDVI年内改变,存在显着的规则性,出现先升高后下降;而且流域植被掩盖情况较好,太行山、太岳山区域NDVI值最高,各城市中心的NDVI值较低,NDVI值出现周边值最高中部较低的趋势。(2)不同土地掩盖类型具有不同的动态演化规则,其对全体改变贡献率并不等权;漳河上游流域林地、犁地、居民地、水域和裸地NDVI值呈周期性改变,其固定性周期为1年,但动摇性周期呈不同的改变规则;裸地NDVI值全体上呈上升趋势;犁地NDVI值动摇较小,全体上呈先不变后增大趋势;林地NDVI值动摇较小,全体上呈上升趋势;居民地NDVI改变值较安稳;水域NDVI值动摇性周期出现振幅先增大后削弱,波长先减小后增大,改变较显着,且其NDVI值全体呈上升趋势,但前期与后期相比较,水域NDVI值前期上升,后期保持安稳趋势。(3)2000-2014年漳河上游流域年气温改变全体呈下降趋势,递减速度为0.12℃/10a,漳河上游流域多年年均温为9.6℃。年降水量全体呈上升趋势,曲线改变率为15.75mm/10a,其间2003年的年均降水量最多。(4)2000-2014年漳河上游流域年均NDVI值与年均温、年降水量均呈正相关,且年均NDVI值与气温之间的相关系数远大于降水量方面的,该流域气温对植被的影响比降水量的影响大。均经过P0.01水平上的明显查验,漳河上游流域气温的升高和降水量的添加将会促进植被的成长,均是影响植被成长的要素。(5)漳河上游流域区域内植被掩盖与人口散布呈负相关,跟着人口数量的增多,植被掩盖下降。各个人口规模的NDVI均值随人口数量的添加而削减,当人口数为0-100人/km2时,NDVI均值为0.521;跟着人口数量的添加,NDVI均值减小,当人口数为5000人/km2时,人口散布密布,NDVI均值最小,为0.24。(6)漳河上游流域内NDVI与GDP呈明显负相关,经济越高度开展的区域,植被遭到的影响越大,山区、远离市区的区域,经济欠发达或开展缓慢的区域,植被几乎不受影响或遭到较弱的搅扰,植被NDVI值较高,植被掩盖情况较好。
【学位颁发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学位等级】:硕士
【学位颁发年份】:2015
【分类号】:Q948